在做用户页面行为分析的时候,对于核心页面,往往会希望知道它的上一级页面来源和下一级页面分布情况如如何的。
先前网页路径和后续网页路径
在行为——网站内容——所有页面报告中。
假设我现在想知道www.ichdata.com/about-me.html的上一级页面来源,那么可以在次级维度里用先前网址路径:
这里就是上一级页面来源。
其中第二个(enterance)是24,表示是直接访问,第三个是www.ichdata.com/about-me.html是13,表示刷新,这两个非常重要。
如果想要看下一级页面分布情况,那么可以在次级维度里用后续网址路径:
可以看到网页和后续网页路径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后续网页路径不能得到预期的数据。
综上:先前网页路径可以知道网页的来源,但后续网页路径不能获取下一级页面分布。
所以这不是一种好的方式。
第二页
可以使用“第二页”这个维度,获取的数据如下:
但这里的第二页是整个访问的第二页,也就是添加“第二页”后,“网页”整个字段表示的是着陆页了,所以第二页并不能表示任意页面的第二页。
导航摘要
其实在Google Analytics里面还有另一个位置可以查看页面的上下级页面,在行为——网站内容——所有页面中导航摘要,使用就是在“当前选择”选择需要查看的页面www.ichdata.com/about-me.html:
结果如图:默认是显示前十大上下级页面,可以调整“显示行数”去调整显示数量:
先看左边的,表示该页面的进入构成:
- 进入:表示直接进入该页面,该页面为着陆页,占比12.31%。从前面的在次级维度中添加“先前网页路径”可以知道直接进入是24,24/195=12.31%。
- 当前页面:表示上一级页面,占比87.69%
进入+先前网页=12.31%+87.69%=100%。
- 后续网页路径:表示下一级的页面分布,需要注意,这里的后续页面路径不包含刷新页面的数量。
- 页面浏览量:表示从这个页面来的数量,如第3个页面是16,表示从这个页面进入到https://www.ichdata.com/google有16次。
- 页面浏览量百分比:页面浏览量/页面浏览量总合,这里的浏览量是10,而将所有的页面浏览量加总是158,10/158=6.33。
你可能会发现,总的页面浏览量加总是158,158/195=81.03%,不等于87.69% 这是因为刷新页面的数量是没有计算在内,如果将158+直接进入的24+刷新的13=195。所以理解数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差异。
接下来看右边,表示下一级页面分布:
退出+后续网页=26.15%+73.85%=100%。
- 先前网页路径:表示具体的上一级的页面来源,需要注意,这里的先前页面路径不包含刷新页面的数量。
- 页面浏览量:表示从这个页面来的数量,如第二个页面是10,表示从这个页面进入到https://www.ichdata.com/google有10次。
- 页面浏览量百分比:页面浏览量/页面浏览量总合,这里的浏览量是16,而将所有的页面浏览量加总是121,16/131=12.213。
你可能会发现,总的页面浏览量加总是131,131/195=67.17%,不等于73.85% 这是因为刷新页面的数量是没有计算在内,如果将131+直接退出的51+刷新的13=195。
用户流&行为流
前面的都是从次数的角度去看,还可以在用户流(在受众群体里)和行为流(在行为里)里从会话、用户数的角度去看:
看中间的第0步,有158个会话访问这个页面,有40个会话是直接离开。
第-1步:表示上一级页面来源,直接访问的会话有24 (158-134=24),跟前面的直接访问次数是一样的,有110个会话是通过其他页面进去的。
第1步,表示下一级页面分布,有110个会话访问下一个页面,下一个页面中有36个离开的。
如果你用的是Google Analytics 4,请看:Google Analytics 4中通过Path Analysis分析页面上下级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