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来源追踪方式(归因)——iOS篇

Attribution Haran 4年前 (2020-08-17) 4842次浏览 4个评论
文章目录[隐藏]

上一节介绍了APP来源追踪方式——Android篇,这一节来介绍iOS的。

iOS是个比较封闭的系统,非常注重用户的隐私保护,从ITP的推出到IDFA使用规则的调整,无一不对广告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你能跟踪什么,能跟踪多少,取决于苹果开放了多少,目前iOS提供以下几种渠道跟踪方式,根据归因实现的方式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 一种是匹配式,用从媒体平台获取的数据和激活(first_open)时回传的数据做匹配,一般拿特定的ID
  • 一种是传递式,在用户设备/应用市场上存在一个能够传递渠道标签的机制,应用激活(first_open)能够获取渠道标签,从而实现渠道信息的传递

 

匹配式

匹配可以分为精准匹配模糊匹配

精准匹配IDFA

iOS的精准匹配就是使用IDFAIDFA的全称是Identifier for Advertising ,中文名是广告标识符,自2012年iOS6推出IDFA后,其他的MAC、UDID各种ID都被苹果禁止,只能用IDFA,通过IDFA跟踪是主流方式。

IDFA匹配的过程如下:

2016年发布iOS 10 提供了Limit Ad Tracking,用户可以主动关于IDFA,据 Adjust 估算,所有 iOS 用户中,至少有 12% 的人启用了设备上的 LAT,但仍没有影响IDFA成为主流的跟踪模式。

2020年6月,苹果在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iOS 14的隐私政策给IDFA蒙上了一层阴影,IDFA的权限从系统级别降低到了应用级别,在 iOS 14 系统中,App 在获取 IDFA 时将和获取地理位置、相机权限一样,需要明确请求用户的许可。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能经过用户允许,数据不能被用于定向广告,广告商不能共享用户的信息,这让过去通过 IDFA 来实现的广告归因和效果衡量变得接近无效。

这个隐私政策宣告了IDFA的末日,引起了广告行业很多公司的强烈反弹,导致原本计划是在2020年就发布的,一推再推,估计在2021年第二季度发布。

关于IOS14的影响可以看:iOS 14:苹果淘汰IDFA

 

优点:

  • 跟踪精准

 

缺点:

  • 用户可以关闭和重置
  • iOS 14 后,授权改为在应用级别,每个应用使用都需要通过ATT授权,会导致用户关闭

模糊匹配

跟Android的模糊匹配是一样的。

模糊匹配,也叫IP+UA,是指通过将用户点击广告时的 IP、User-Agent(简称 UA,用来提取用户的操作系统、版本号、手机型号等信息)信息与激活时的 IP、UA 进行关联匹配实现归因分析。

模糊匹配的实现方式如下:

这的很多厂商都在使用的一种方式,都强调很高识别率,但是这个严重更依赖于两次收集的信息、时间差和算法,一般匹配成功率在70%~80%。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算法是黑匣子的,即使第三方工具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优先级去匹配,然后对外宣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方式去匹配,你也不知道的。

由于IP和UA会可能会重复,如多个用户使用同一个 IP等情况普遍,所以准确率不高,这是一种兜底的匹配方式,一般是实在没得选了,用这种。

现在国内很多中小型归因工具都是采用这种方法的。

 

优点:

  • 通用性强

 

缺点:

  • 跟踪不准

 

自归因渠道

自归因渠道,全称是Self Attributing Networks ,简称SANs

是一些具有归因功能大广告平台提供的归因机制,可以从广告平台发给第三方归因平台,也可以从第三方归因平台发给广告平台,我们这里关注前者。

原理是,应用需要集成广告平台的自归因DSK,用户安装/打开的时候先会检查是不是从自归因渠道来的,如果是的话,就通过API用户设备ID去匹配,实现渠道归因,如果不是,就用其他的归因则。

目前提供自归因的广告平台有:

  • Apple Search Ads 
  • Facebook 
  • Google Ads
  • Snapchat
  • 腾讯
  • Twitter
  • Verizon Media
  • Yahoo Japan Search

 

 

传递式

Cookie

通过共享Cookie,在iOS 9中新增的SFSafariViewController,这个类的API允许在app内打开一个safari浏览器,而不是一个app内部的webview。这个app内的safari和外面系统的safari是同一个,共享同一个沙盒,可以操作同一个Cookie,也就是说它可以跨App与Safari实现共享Cookie。

当用户在App中通过它打开渠道页面时,我们可以将渠道信息写入Cookie中,并设置生效时间。当用户安装并激活 App后,再次使用SFSafariViewController上报激活信息,同时将Cookie中的渠道信息上传,通过匹配,便可确定下载来源。由于渠道信息保存在设备本地,因此匹配是100%准确的。

APP来源追踪方式(归因)——iOS篇

Cookie

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是在safari和app共享cookie,所以其他浏览器不适用,跟踪不到,另外还需要向用户申请权限,简单说,就是一打开要有个用户确认的界面,知道你在跟踪,对用户的体验非常糟糕。

这种跟踪方式实际中很少应用。

优点:

  • 跟踪精准

 

缺点:

  • 只限于Safari浏览器
  •  不少平台不支持
  • 跳转流程体验差

 

 

剪贴归因

如果精准归因拿不到ID,模糊归因精准度不高,那么还可以使用剪贴归因

思路是:用户在广告页面点击下载的时候同时将唯一标识写入剪贴板,用户下载激活后,APP会读取剪贴板的内容,然后将信息上报,实现归因。

由于剪贴板上的信息是用户的隐私信息来的,所以这种方式其实是在侵犯用户的隐私,网信办明令禁止的,直接说这种方式是违法的,所以并不是主流方式,但也有不少知名互联网公司顶风作案,违法使用,随着现在各个手机厂商增加隐私保护功能,会告诉用户哪些APP在读取用户的信息。

 

优点:

  • 跟踪精准

 

缺点:

  • 侵犯用户隐私,违法

SKAdNetwork

SKAdNetwork是苹果在2018年推出的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还能实现安装归因的一个方案,注意这里是安装归因,不是First Open,跟前面的是不同的。

原理如下:

注意上图中橙色的点,广告平台会给每个用户的点击生成一个签名(Ad Signature),这个签名会在整个广告过程中都存在,用户安装APP的实时,APP Store会将带有渠道信息的签名回传给广告平台,从而是从哪里来的。

这个过程需要广告平台的支持,广告平台需要在苹果注册才能将带有签名的信息传递给App Store。

由于那时还能用IDFA,这种方式基本是被雪封的节奏,很少有工具会提供这种匹配方式,几乎没有广告平台去注册支持,因为它支持的功能可以说只能用于安装归因,不能用于再营销。

 

优点:

  • 跟踪精准

 

缺点:

  • 需要广告平台的支持,广告平台需要到苹果注册
  • 只能用于安装归因,还有不少限制,不能用于再营销

 

 

总结

总结一下,各种匹配方式的优缺点如下:

APP来源追踪方式(归因)——iOS篇一般是使用IDFA精准匹配为主,模糊匹配为辅。也有部分产品也提供归因工具回传的方式。

 

写在最后

其实现在很多的工具使用自己的ID体系,如基于硬件设备等信息生成唯一的标识符,同一设备的不同APP都使用这个标识符,不在局限IMEI或IDFA或受限于用户,但很多都不会明说,有些会告诉你。


如有疑问,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或邮件(haran.huang@ichdata.com) 我~
喜欢 (1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4)个小伙伴在吐槽
  1. 现在出了CAID方案,媒体也在用。
    破破2021-01-26 22:50 回复 Mac OS X | Chrome 86.0.4240.111
    • Haran
      类似的方案都很多,很多商业公司都希望自己的方案成为通用方案
      黄业忠2021-01-27 09:48 回复 Mac OS X | Chrome 88.0.4324.96
  2. "SDK将各种ID采集上报,后台利用的ID关系库、山寨库和校准算法,实时生成/找回终端唯一ID并下发" , 请教下 这里的 “山寨库和校准算法" 作用分别是什么
    nonstriater2020-08-31 11:12 回复 Mac OS X | Chrome 84.0.4147.105
    • 前者为黑名单,后者为算法,不能直接匹配的,通过算法判断
      GA小站2020-08-31 15:06 回复 Mac OS X | Chrome 84.0.414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