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分析实战指南-F

⌘K
  1. 主页
  2. 文档
  3. 谷歌分析实战指南-F...
  4. 第5章 互联网数字营销分析与数字化运营...
  5. 5.4、访客行为跟踪

5.4、访客行为跟踪

文章目录[隐藏]

访客行为的跟踪原理

web-页面标签技术

网站上追踪消费者行为的主要是通过页面标签技术,页面标签技术是一种从访客浏览器端收集数据的技术,通常是通过放置在网站中每个页面的javascript代码进行收集的。有些网站分析供应商也会添加一些特定的标签收集额外的信息,这是一种基于客户端的数据收集技术,被主机托管供应商广泛应用。

目前采用这种技术方式的有Google Analytics、Adobe Analytics、Piwik、百度统计……基本上需要在页面部署一段跟踪代码的都是采用这种形式,然后向服务器发送数据,有3种向服务器发送数据的方式的,分别为:’image’(使用 Image 对象)、’xhr’(使用 XMLHttpRequest 对象)或 ‘beacon‘(使用新的 navigator.sendBeacon 方法),大部分对Image比较熟悉,这种就是以虚拟一像素的形式发送,是主流的发送形式,下面以Google Analytics为例子看看具体的原理:

Google Analytics通过在网页中嵌入一段GA的JS代码,然后这段GA的JS代码会收集相关信息通过1像素的gif图片来发送相关的信息给Google的服务器,以完成数据统计。5.4、访客行为跟踪

一般来说,Google Analytics(分析)跟踪代码 (GATC/ga.js) 会在以下情况下提取网页数据:

1.浏览器请求的网页包含跟踪代码。

2.创建了一个名为 _gaq 的 JavaScript 数组,且跟踪命令被推送至该数组。

3.创建并启用了一个 <script> 元素,以便进行异步载入(在后台载入)。

4.获取了 ga.js 跟踪代码,且自动检测到了适当的协议。获取并载入代码之后,执行了针对 _gaq 数组的命令,且该数组被传输至跟踪对象。后续跟踪调用直接针对 Google Analytics(分析)进行。

5.向 DOM 加载脚本元素。

6.在跟踪代码收集数据之后,GIF 请求被发送至 Google Analytics(分析)数据库,以便进行记录和后处理。

在Chrome打开任意部署了GA的站点,按F12,打开调试窗口,选择Network后按F5刷新,在找出向google发送数据的URL,如下图,URL后面的一大堆参数就是向谷歌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形式是1像素gif的形式。旧版版本的还可以在url上看到“_utf.gif”,新版的走MP(测量协议)格式协议,url上没有gif字段,有collect字段。

网站、H5用户行为追踪——事件跟踪

用户的所有行为都可以通过Page Tracking和Event Tracking,Page Tracking很简单就是加入一段跟踪代码,“事件跟踪”是指用户与内容进行的互动,可以独立于网页或屏幕的加载而进行衡量。下载、移动广告点击、小工具、Flash 元素、AJAX 嵌入式元素以及视频播放都是可以作为事件进行衡量的操作。一句话就是,用户在站点的所有行为都可以通过事件跟踪实现。

Google Analytics实现跟踪实现的如:

ga(‘send’,’event’, [eventCategory], [eventAction], [eventLabel], [eventValue], [fieldsObject]);

各个参数的解析如下:5.4、访客行为跟踪

完整的例子就是,那个位置的点击,就将这个加到哪里去。

ga(‘send’, ‘event’, ‘Videos’, ‘play’, ‘Fall Campaign’);

在某些情况下,您可能需要将某个事件作为非互动事件发送。为此,请将send 命令的fieldsObject 中的nonInteraction字段设为true:

ga(‘send’, ‘event’, ‘Videos’, ‘play’, ‘Fall Campaign’, { nonInteraction:true });

如果没有设置,那么这个事件跟踪将会纳入跳出率的计算,导致跳出率偏低。一般来说,播放视频,暂停,信息提交这些需要设置成交互类型的。

更多关于事件跟踪实现的方法可以访问:https://www.ichdata.com/there-are-several-ways-to-track-events.html

APP-行为跟踪=事件跟踪(埋点)

如果把移动设备就当成桌面PC,那么其实无论是对App还是对Web,都可以沿用目前在PC上的方式:Page Tracking和Event Tracking。但问题在于移动设备存在更多的灵活性,更适合通过Event去跟踪,APP建立的是以Event为核心的行为分析体系。

(1)什么是埋点?

埋点就是定点,定时的数据采集,跟踪用户行为,给后续的产品优化和用户运营提供数据支持,也叫事件跟踪。

更通俗一点就是,你为采集数据所做的部署就是埋点,如用户的点击,屏幕的浏览,这些都需要预先做一些部署,这些部署通常是实现,什么时候触发,什么时候发送什么数据,这样才能采集到这些数据,这些部署工作就是埋点。

(2)埋点的分类

根据部署的位置可以分为客户端埋点和服务端埋点,而客户端埋点可以根据埋点工具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代码埋点,可视化埋点和全埋点,现在市面上三种实现方式的工具都有,并没有说哪一种方式能够碾压其他几种,因为都各有弊端。具体的各种埋点方法的分类与优缺点如下图:5.4、访客行为跟踪

代码埋点

这是是目前最为人所知的一种类型,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包括Google Analyitcs,友盟在内的一些第三方工具都是使用这个方案。

原理是:部署完基础的SDK后,在需要采集数据地方添加跟踪代码,APP启动的时候会初始化SDK,你点击或触发数据采集位置的时候就会调用SDK对应的数据接口把数据发送出去,例如,我们要对某个位置的点击做埋点,也就是该按钮被点击的,这个按钮对应的OnClick就会调用SDK提供的数据接口去发送数据。通常来说,为了避免消耗用户的流量,一般是多条数据压缩后发送,而不是一条就发一次。

优点: 准确度高:可以精准控制触发条件,什么时候才触发,准确统计某一事件; 自定义强:可以自定义很多丰富的数据数据传递到服务端;

缺点: 工作量大:需要跟踪的地方都添加对应的跟踪代码,需要埋点,因此工作量会比较大;

有人说,用这个方案,版本更新的代码大,容易造成混乱,我认为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我用这个方案几年的,版本更迭根本不用对旧版本的埋点做重新部署的,只有说,放弃旧版本框架,完全重写一个APP的时候需要重新部署,当然,新增页面或需求的时候,会需要添加新的埋点,这个的工作量并不算大的,如果你内部有一个比较好的反馈机制,这个很快的。

另有人说,这个有性能影响,使用第三方SDK,肯定会消耗内存,带宽,这是避免不了的,至于说传递数据,现在大部分的第三方都不是实时发送的,都是累计压缩数据后,等网络比较好的时候才发送数据的;最后一个是,现在的手机,处理能力可能都不亚于一些旧的台式电脑的,如果说影响性能,那你的APP得有多大或你现有的架构有多复杂。

至于数据传输的不可靠,只要涉及到网络,都可能会有网络延迟或丢包出现的,是通病来的,也有很多解决方案,加锁,重发,回调。

可视化埋点

就是开发者无需再对追踪点进行埋码,而是脱离代码,只需面对应用界面圈圈点点即可追加随时生效的事件数据点。将核心代码与资源配置分开,当APP启动的时候从服务端更新配置和资源,APP根据新的配置和资源上报数据,整个结构有点类似GTM的,配置都是在GTM,用户每次打开加载到的是最新的GTM配置,那么GTM上部署的触发条件有可能被触发,从而实现数据收集。

原理:web和APP的页面都有类似的结构,在部署完SDK后,SDK会自动获取页面各个层级的关系,在web是dom结构,在APP是UIVIEWs,当你用可视化页面设置埋点的时候,服务器能够自动知道元素的位置,并且将这些配置保存到服务器,用户打开的时候,就会加载这些配置到客户端,当用户触发该元素的位置时候,就会将相关数据发送出去。

优点: 部署简单,能大大节省人力成本; 对于不同代码的产品和运营,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进行配置;

缺点: 不灵活,不能自定义获取数据属性,部分可视化的位置可能覆盖不全; 每次启动加载服务端最新的配置资源,浪费流量。

全埋点

也叫无埋点,就像字面说说的,不需要埋点,已经尽可能的收集所有控件的数据,最早是在2013年,由Heap提出的。

原理:SDK利用CSS选择器技术和监听控件的事件触发技术,在APP中嵌入SDK,这个SDK就会将APP中尽可能多的操作都采集下来,可以通过可视化操作界面对采集的数据做分类,基本上是先收集,后筛选的节奏,可能会出现数据噪音的情况。

优点: 部署简单,只需部署SDK,初始化几行代码,就会自动收集数据; 自动收集很多数据,能够回溯;

缺点: 不灵活自定义数据属性; 收集的数据多,给网络传输带来压力,消耗用户的流量和电量,部分会涉及隐私问题。

可视化埋点和埋点的是很类似的,只是它们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流程不一样而已,可视化埋点是,采集的才处理,而无埋点是先采集所有的,才选择性处理,无埋点采集的是尽可能多的数据,所以无埋点能够对数据做回溯,但是这也意味浪费流量,浪费电,坑用户。

服务端埋点

在后端将数通过协议的形式直接发送数去,如MP协议,日志等,最常用的还是日志,如日志做很多个性化的定制实现数据的采集,这个工作量就大了。

前面的客户端埋单都是使用第三方工具,服务端埋点,可以理解为,自己开发一个类似的工具架构了。

(3)埋点的原则

简单:埋点的方法简单能够快速上线的,如果一个工具埋点都折腾个几个月,这不坑爹的嘛。 免费:大部分人在做工具选型的时候会着重考虑这个工具是否付费的,都想要免费的工具,现在市面上可视化埋点和无埋点的都是付费的,如果预算允许,可以考虑用可视化和无埋点的产品,但请选择大型厂家的产品。 准确:收集到的数据是准确的,才有参考价值,如果收集到的数据跟后其他其他数据有很大的误差,根本不可信的,再花哨的埋点功能也是没用的,目前准确度高的还是代码埋点的形式。

小程序行为追踪

小程序是这两年才兴起的,小程序的载体更像是APP,所以是以Events为核心的行为跟踪体系,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实现方式有使用MP协议、使用GA拓展SDK和使用其他第三方工具。

(1)MP协议

MP协议的全称是Measurement Protocol,是Google Analytics专门用于传输线下数据的一种方式,小程序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跟踪,Google Analytics的数据都是通过Collect形式去发送的,需要将发送的数据组成成Collect的形式即可,在这个过程之中需要注意,cid和gid一定不能为空,cid就是client id要自己去生成。

(2)GA拓展SDK

这个是开源的,已经有人将MP协议写成包的形式了,方便部署,具体的地址可以看https://github.com/rchunping/wxapp-google-analytics

(3)其他第三方工具

目前市面上也有多种针对小程序的统计工具,各家更迭产品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不断增加一些新的功能。5.4、访客行为跟踪

选择完第三方工具后,小程序的跟踪都是通过事件跟踪去实现的。

如果使用的Google Analytics,那直接可以通过MP协议实现。


如有疑问,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或邮件(haran.huang@ichdata.com) 我~

我们要如何帮助您?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